资讯频道
当前位置:
厉害!博白这位女大学生,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闯出一番事业!
2019-07-10 19:06   评论(0)

她曾经千方百计逃离农村

并如愿以偿落户大城市

工作稳定生活无忧之际

她却突然抛开千辛万苦

换来的这一切重返乡村

在风雨中一路打拼

最终成为博白县十佳致富能手

她创办的合作社也被评为

玉林市示范合作社

玉林市爱心企业和

玉林市现代巾帼示范产业基地

她就是博白县东平镇富山村的

刘怡玲

这位始终倔强追求人生梦想的

女大学生

她的追求给许多人以启迪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返乡创业,编织青春的梦想

刘怡玲是博白县东平镇富山村人,出生于贫穷农家。在她的印象中,小时候尽管其父母起早贪黑拼命干活,但家庭生活始终贫穷,这也让她默默发誓要奋发读书,走出乡村,远离贫困。2003年,刘怡玲如愿考取广西财经学院,并且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宁市百洋集团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她不断学习钻研,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深受领导的赏识和信任。刘怡玲在大城市干得顺风顺水,让村里人十分羡慕。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2013年她竟然把工作辞了,回到了此前她一直想逃离的家乡。其实,她心里想得很清楚,此时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创业大有可为!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刘怡玲展示自己种植的水果。

回乡之初,刘怡玲尝试相对简单的餐饮业,但还是因为经验不足很快就亏损了。当时,亲朋好友都劝她说:“回到城市去吧,重新谋一份工作,生活可以过得舒舒服服,何苦回农村受这份苦,冒这个风险呢?”面对亲朋的规劝,刘怡玲却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

党的精准脱贫政策,让刘怡玲看到了希望。东平镇是革命老区,这里山地丘陵多,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各种亚热带水果,刘怡玲认为水果种植是农业朝阳产业,前景无限。而眼下,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因打工潮的持续,闲置丢荒的山地太多了,也太可惜了!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刘怡玲。(资料图片)

2014年,刘怡玲决定整合当地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建设水果种植基地。然而,乡亲们却对此半信半疑:一个从城里回来的女大学,土地流转给她以后,万一经营失败了,自己拿不到租金怎么办?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刘怡玲没有退缩,她跟村干部一起走访乡亲,跟他们拉家常,算经济帐,分析致贫原因及流转土地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好处,最终打动了父老乡亲,同意将土地出租给她创办水果种植基地。刘怡玲没有让众乡亲失望,经过三年打拼,她的柑桔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柑桔年产20多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

刘怡玲,返乡创业终于成功了!


不忘初心,为乡亲插上致富的翅膀

刘怡玲的成功,让父老乡亲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纷纷要求刘怡玲帮自己一把。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刘怡玲。(资料图片)

为了把水果产业做强做大,带领更多乡亲发家致富,早已踌躇满志的刘怡玲成立了“东平镇富山水果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富山、富新及分新等村200多农户吸收到合作社里来,使合作社的水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300公顷,同时带动周边的良荔、火甲、富门等村村民种水果666.67公顷。如今,刘怡玲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水果畅销全国各地,近两年来销售100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资金达到600多万元。目前,东平镇富山水果种植合作社已经成为博白县远近闻名的水果种植合作社。

刘怡玲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看到还有很多父老乡亲没有富起来,她心里不好受,决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按理说,刘怡玲的专业合作社只招收几十人就足够了,但她一下子就招收了100多员工,临时季节用工2000多人次。对于招收的员工,她采取培训后上岗,一是为自己公司发展着想,二是让他们掌握种植技术,等到他们翅膀硬了,可以自己飞出办自己的果场。这几年,刘怡玲还从区内外聘请农技专家到合作社讲课,免费为周边群众和公司员工技术培训,让他们都掌握一套果树剪枝、施肥、培土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另外,不论是谁,都可以到她的合作社学习,在种植技术上遇到疑难问题,合作社都会毫不保留予以指导。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图文无关)


刘怡玲说:“帮助别人,是我的快乐。”

富山村贫困户戴海芬,丈夫早逝,家里孩子又多,小孩交不起学费,婆婆又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全家人挤住在几间破房子里。刘怡玲腾出家里新建的一层楼房让戴海芬全家入住,又送上几千元钱解决她小孩读书和生活费用,还安排她到公司就业。像戴海芬这样被刘怡玲照顾的乡亲不少。刘怡玲说:“我热爱家乡这片红土地,它养育了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返乡创业,编织青春的梦想

刘怡玲是博白县东平镇富山村人,出生于贫穷农家。在她的印象中,小时候尽管其父母起早贪黑拼命干活,但家庭生活始终贫穷,这也让她默默发誓要奋发读书,走出乡村,远离贫困。2003年,刘怡玲如愿考取广西财经学院,并且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宁市百洋集团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她不断学习钻研,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深受领导的赏识和信任。刘怡玲在大城市干得顺风顺水,让村里人十分羡慕。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2013年她竟然把工作辞了,回到了此前她一直想逃离的家乡。其实,她心里想得很清楚,此时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创业大有可为!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刘怡玲展示自己种植的水果。

回乡之初,刘怡玲尝试相对简单的餐饮业,但还是因为经验不足很快就亏损了。当时,亲朋好友都劝她说:“回到城市去吧,重新谋一份工作,生活可以过得舒舒服服,何苦回农村受这份苦,冒这个风险呢?”面对亲朋的规劝,刘怡玲却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

党的精准脱贫政策,让刘怡玲看到了希望。东平镇是革命老区,这里山地丘陵多,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各种亚热带水果,刘怡玲认为水果种植是农业朝阳产业,前景无限。而眼下,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因打工潮的持续,闲置丢荒的山地太多了,也太可惜了!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刘怡玲。(资料图片)

2014年,刘怡玲决定整合当地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建设水果种植基地。然而,乡亲们却对此半信半疑:一个从城里回来的女大学,土地流转给她以后,万一经营失败了,自己拿不到租金怎么办?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刘怡玲没有退缩,她跟村干部一起走访乡亲,跟他们拉家常,算经济帐,分析致贫原因及流转土地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好处,最终打动了父老乡亲,同意将土地出租给她创办水果种植基地。刘怡玲没有让众乡亲失望,经过三年打拼,她的柑桔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柑桔年产20多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

刘怡玲,返乡创业终于成功了!


不忘初心,为乡亲插上致富的翅膀

刘怡玲的成功,让父老乡亲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纷纷要求刘怡玲帮自己一把。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刘怡玲。(资料图片)

为了把水果产业做强做大,带领更多乡亲发家致富,早已踌躇满志的刘怡玲成立了“东平镇富山水果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富山、富新及分新等村200多农户吸收到合作社里来,使合作社的水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300公顷,同时带动周边的良荔、火甲、富门等村村民种水果666.67公顷。如今,刘怡玲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水果畅销全国各地,近两年来销售100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资金达到600多万元。目前,东平镇富山水果种植合作社已经成为博白县远近闻名的水果种植合作社。

刘怡玲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看到还有很多父老乡亲没有富起来,她心里不好受,决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按理说,刘怡玲的专业合作社只招收几十人就足够了,但她一下子就招收了100多员工,临时季节用工2000多人次。对于招收的员工,她采取培训后上岗,一是为自己公司发展着想,二是让他们掌握种植技术,等到他们翅膀硬了,可以自己飞出办自己的果场。这几年,刘怡玲还从区内外聘请农技专家到合作社讲课,免费为周边群众和公司员工技术培训,让他们都掌握一套果树剪枝、施肥、培土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另外,不论是谁,都可以到她的合作社学习,在种植技术上遇到疑难问题,合作社都会毫不保留予以指导。


她曾千方百计逃离农村,如今回到家乡博白闯出一番事业

(图文无关)


刘怡玲说:“帮助别人,是我的快乐。”

富山村贫困户戴海芬,丈夫早逝,家里孩子又多,小孩交不起学费,婆婆又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全家人挤住在几间破房子里。刘怡玲腾出家里新建的一层楼房让戴海芬全家入住,又送上几千元钱解决她小孩读书和生活费用,还安排她到公司就业。像戴海芬这样被刘怡玲照顾的乡亲不少。刘怡玲说:“我热爱家乡这片红土地,它养育了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0 条评论

评论
手机移动端

手机版页面

扫一扫随时了解最新动态

扫一扫